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2025年6月30日,德国国防部少将克里斯蒂安弗罗伊丁在柏林一次公开活动上,轻描淡写地丢下一句话:德国将在7月底前向乌克兰交付数百枚远程导弹。语气冷静得像在说“我们又买了一批新电脑”。
但别被这句话的“平静”骗了。
一旦这批导弹真的交付——而且从目前情况看,八成是“金牛座”——那整个俄乌冲突的战略平衡就被彻底打破了。
这不是普通导弹,这是捅破天的东西
“金牛座”导弹是什么级别的?据《德新社》报道,射程500公里以上,能穿透30米钢筋混凝土,精度几乎可以打进建筑的天窗。
说白了,这种武器不是用来打战壕的,而是专门拿来摧毁地下指挥所、核掩体、战略设施的。
它一旦落地乌克兰,意味着基辅不仅能反击顿巴斯,甚至能从乌克兰西部直接威胁到莫斯科周边。俄罗斯那些核预警雷达、战略空军基地、指挥中枢,全都暴露在射程之中。
你说这事儿能不出事?
德国这次是真“顶风作案”
很多人可能会问,德国为啥突然硬起来了?以前不是一直挺保守的吗?
是的,德国过去确实很谨慎。尤其在军援乌克兰这件事上,哪怕给了豹2坦克、防空系统,也总是慢人一步。可这次不一样。从2024年底开始,德国国内关于“欧洲不能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”的声音越来越大。
尤其是美国那边,2024年选举后对乌克兰的支持明显收紧,资金卡着批,武器交付也慢。德国这边一看,机会来了。说白了,他们想“补位”,顺便争个“欧洲安全事务领导权”。
据《明镜周刊》6月25日报道,德国国防部从6月中旬起就已经在内部讨论远程导弹援助计划,而且这事没有提前通知所有北约盟国。连法国那边都私下里传出“不满”的声音。
这还不是小动作,这是直接拿全欧洲的安全去做筹码。
俄罗斯的反应:不演了,真急了
导弹消息一出,俄罗斯那边立马炸了。
7月6日晚上,克里姆林宫火速召开记者会,官方发言人眼神都不带转弯的,直接点名德国,说这是“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严重威胁”。
然后呢?俄军西部战略导弹部队进入实战演练状态,部署到了布良斯克、别尔哥罗德等靠近边境的地区。7月8日,俄罗斯还公开了一段导弹发射演练的视频,导向很明确:别乱动,我手里有更大的家伙。
《俄罗斯报》7月9日更是放出狠话,说“任何对本土的远程攻击,都可以被视为战略打击行为”。
这可不是嘴炮了。这是把“核门槛”从纸面上摆上了桌面。
乌克兰笑了,但这笑容背后藏着风险
乌克兰当然是高兴的。7月10日,乌总统办公室发言人就表示,感谢德国提供远程打击武器,“这将极大增强我们的主动权”。
听上去像是胜利的号角,但问题也来了。
导弹到手,谁来控制使用?用还是不用?打哪里?这些可不只是乌克兰自己能拍板的事儿。
如果真动用这些导弹打击俄本土重要目标,比如核基地、雷达站、指挥中心,那俄罗斯有没有可能把这当成“生存威胁”?有没有可能以此为由升级战争等级?甚至动用核威慑?
有军事评论员说得很直白:乌克兰现在手握一把“能点燃整个欧洲”的火柴。
北约内部开始慌了,没人愿意接雷
这事也不是只有俄罗斯急,北约内部同样坐立不安。
美国国务院在7月10日的会议上被问到怎么看德国援乌导弹时,发言人只说了一句:“德国是主权国家。”翻译过来就是——你干的事,你自己担。
法国那边也没表态,反而有德国媒体透露,巴黎对柏林“单方面动作”感到不满。
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倒是拍手叫好,但他们从头到尾都是鹰派,喊打喊杀是常规操作。
北约现在的状态很尴尬:表面统一,实则分裂。
你德国扔了颗炸弹,其他人却都不想跟着一起冒险。
德国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
德国本国民众对这事儿也没达成一致。
7月9日,《南德意志报》发了一篇评论文章,标题很直接:《我们准备好面对反击了吗?》。文章质疑德国政府没有经过广泛社会讨论就单方面升级援助,风险评估也不透明。
一些绿党议员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反对,认为德国应该扮演调停者,而不是火上浇油。
说到底,这不是普通军事援助,而是直接把国家拉进可能失控的对抗格局里。这谁不怕?
中国专家怎么看?
有国内智库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采访时明确表示,德国这次的行为打破了西方在援乌问题上维持两年多的“模糊边界”。
以前的逻辑是:支援可以,但不能威胁俄罗斯国家本土安全。一旦打破这个默契,就很容易引发质变——从“代理战争”滑向“直接对抗”。
《解放军报》评论员也指出,现在的俄乌战场已经不只是两个国家的事,而是地缘博弈的缩影。谁越过那条线,谁就可能成为引爆点。
德国这次不是“站错队”,而是主动走上前台,举起了一把可能彻底改变战局的武器。
问题是,这把武器一旦落地,谁来收场?乌克兰能控制住节奏吗?俄罗斯会不会真的亮出核牌?北约内部能不能统一立场?没有一个问题有确定答案。
而所有这些不确定性,都源于那一句轻描淡写的表态:
“我们将在月底前交付数百枚远程导弹。”
这一句话,可能真的把整个欧洲,推到了核阴影的边缘。
现在火柴已经递出去了,就看谁敢划那一下了。
线上炒股配资开户平台,配资股公司官网,贵阳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