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月12日,红海上空传来密集爆炸声。美国和英国对也门胡塞武装进行了第一轮联合打击。更早一点,2023年11月19日,胡塞在红海劫持了“Galaxy Leader”汽车运输船,船员来自多国。大船开始绕行好望角,苏伊士运河的过船数量明显少了。到这里,红海航运危机算是被点着了。
先说一个关键点:这不是普通的海盗故事。它从加沙打到了海上,然后顺着航道传进了全球供应链。胡塞开火,说是要逼以色列停手。以色列在加沙、黎巴嫩边境两头忙,美国得护航,欧洲怕货到不了。因为这个,事情很难一刀切。
事实在往上加码。2023年12月美国拉起“繁荣卫士”护航行动,随后多次对也门境内目标开火。胡塞不退,继续放无人机和导弹,也打商船。2024年4月13日到14日,伊朗对以色列发射无人机和导弹,区域更紧。红海的军舰更密了,但袭击没有停。
简单说清影响:船不敢走短路,就走长路。保险涨,燃油涨,船员加班,仓位更紧。结果是运价抬头,账单压到货主头上。再走几步,就进了超市货架和油站的价格里。同样受累的还有交付时间,慢一周不稀奇。
欧洲也在动。2024年2月,欧盟启动“阿斯皮得斯”护航任务,由希腊牵头,目标是护船不打地面。多国在亚丁湾常驻军舰,各自守各自的线。中国海军从2008年起就在亚丁湾常态护航,持续劝各方降火,但没有参与打击。各方都在算账,谁都不想被拖进新一场硬仗。
把场外的几家也摆上桌。埃及靠苏伊士运河吃外汇,通行量下去,钱就紧。沙特在忙国内建设,不想红海天天挨炸。伊朗给胡塞撑腰,但嘴上说自己不直接下场。以色列手头的事已经不少,顾不过来红海。
这就是一桌掰手腕。美国要保航道,但不想长期摊上地面战。伊朗要加压力,但也怕擦出大火。胡塞要刷存在,挑软的打。中间每一步都在下棋,谁都不肯先认输。结果就是拖时间、看对方出错。
把镜头拉回企业。亚洲到欧洲绕好望角,要多跑一到两周。同样一批货,用的油更多,人力更贵,还要在港口排更久。2024年初集装箱运价明显上跳,汽车零件、家具、快消都慢了半拍。卖家催,买家催,物流公司也只能摊手。
这波压力不是疫情那种“一刀停”,更像持续加码。价格不一定猛涨,但一直往上拱。欧洲通胀好不容易压下来一点,又被拽回去。制造业订单的节奏被打乱,企业的现金流更紧。连保险公司也跟着算新风险。
能不能收口,关键还是加沙的停火和人质交换。2024年春夏,在开罗、在多哈,谈了好几轮,有框架,但老在细节卡住。黎以边境火力时有加码,一旦误判,火就会从陆地烧到更大海面。那时,红海只会更危险。
各方的算计也很直白。胡塞把红海当“杠杆”,以色列把停火当“底线”,美国把护航当“刚需”。沙特、埃及把稳定当“饭碗”,伊朗把间接施压当“保险”。这些想法短期都不会变,所以风险不会快走。
要看拐点,可以盯几个信号。第一,大型船公司宣布全面恢复走苏伊士。第二,保险附加费下调。第三,红海袭击的间隔明显拉长。第四,埃及公布的过船量回升。还有一个,卡塔尔放话谈判“真正向前走了一步”。
别忽视另一条线。红海的紧张,已经让印度洋到地中海的军舰更密,误伤风险更高。绕行的船越多,南非沿岸、好望角的港口压力越大。小地方的故障,可能放大成全球的问题。这不是杞人忧天,是运输链的实际反应。
对中国企业来说,海运成本上去了,交付时间被拉长。有人转空运,有人押中欧班列,能缓一部分,但不是万能。同样,进口端的能耗品、关键零件到货慢,对生产计划就是硬伤。算账只能更细,备货只能更早。
长期红海可能进入“低烈度、长时间”的新常态。大家不愿意承认,但路径已经摆着。护航会常态化,企业会把绕行当备选。运价的底会被抬高一点,库存也要提一点。这都是成本,但比被打断强。
夜里,塞得港外海,拖船开着黄灯在浪上起伏,驾驶员手里攥着电台听频道里报位。远处航标一闪一闪,风把咸味吹进驾驶室。他抬头看了一眼空空的航道,又低头在纸上记下一行时间。这条航道,还要等多久才能重新热起来?
线上炒股配资开户平台,配资股公司官网,贵阳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